政府采購如何應對金融與經濟危機
2010-11-29 |
點擊量:1018
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面對危機,我國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以加大政府投資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刺激經濟發展。政府采購作為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的重要手段,在經濟危機中應有何作為?這恐怕是眾多采購人及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
2009年5月16日,國際關系學院舉辦的“應對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政府采購與公共市場機制改革論壇”給出了答案。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政府官員,中央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國家稅務總局、部分省市政采中心的負責人,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學者,以及印度、韓國、玻利維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外政采官員齊聚一堂,就“應對金融危機與公共市場、政府采購的發展”、“政府采購與企業的機遇”、“新形勢下政府采購的創新”、“政府采購國際化與我國公共市場開放”四個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危機時候檢驗準備好沒有”?世界銀行中國局采購部主任Ian Nightingle 先生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政府采購事業發展迅速,金融危機是挑戰也是機遇,它可以檢驗中國改革的成果,同時也指明了政府采購發展的方向,4萬億投資將會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會實現中國政府采購的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個原則。同時他建議,中國應該盡快完善政府采購程序,吸取發達國家的政府采購經驗。
“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加入政府采購協議后,我國市場開放的范圍和限額到底有多大?”、“我國政府采購法律制度該如何走向?是實行雙軌制還是單軌制?”。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張治峰處長在論壇上連續發問。他強調,4萬億投資計劃擴大內需,關鍵要靠政策來落實,政府采購來擔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大力發展電子化采購。
水利部預算執行中心主任牛志奇坦言,政府采購在受到越來越關注的同時,還存在許多不夠完善、不夠規范的現象。如何健全采購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加強監督管理是政府采購長遠發展中亟待深思和解決的問題。并提出建立以財政精細化為目標的政府采購定價體系等措施來完善采購預算編制和加強預算與資產管理的銜接,加大監督管理的力度。
“GPA不是洪水猛獸”!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研究員趙勇斷言。他說,應對政府采購協議談判,關鍵是要提高我們自身的能力。而主要從完善政府采購法律體系、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加強采購技術的研究、推進政府采購的國際化四個方面入手。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主任陳建明在點評中總結道,我們應該認真總結我國政府采購多年的經驗與問題,更好地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和集中采購機構的作用,正確運用政府采購方式、方法,積極應對金融危機。
信息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
下一篇:批量集中采購“省時省錢”